【前言】
在觀看一場棒球比賽時,我們常常會抱怨主審的好球帶太大、太小,甚至有不一致的「變形蟲」情況發生。於是,許多人便開始談論電子好球帶的可能性,希望能有統一的好球帶範圍,不要再出現有偏袒特定球隊的疑慮。
【定義】
目前電子好球帶的原理,是在球場一三壘側和中外野各架一隻高速攝影機,依照每名打者的身高,將之帶入後算出電子好球帶的高度,而寬度則為固定值。由於球的進壘點只要有稍微削到電子好球帶,就會被認定為好球,因此打者需要花時間適應電子好球帶的判決。尤其是垂直落在好球帶下緣的變化球,即使進壘軌跡只有擦到一點好球帶的邊緣,仍舊會是顆好球,而這可能也會是打者較不習慣的地方。
【目前電子好球帶使用狀況】
電子好球帶最早被採用的時間點,可以追溯至2019年的美國大西洋獨立聯盟,我國好手林子偉、陽岱鋼、陳偉殷等都曾在大西洋聯盟奮戰過。電子好球帶經過不斷的改良後,今年已經全面在3A的太平洋聯盟採用,好壞球的判斷可以即時透過耳機傳送給站在本壘後方的主審,讓判決幾乎以零時差的方式宣告給場上所有人。他們也鼓勵各隊可以用平板追蹤球實際的進壘點,並將有疑慮的地方呈報給電子好球帶的技術團隊,以利進一步的優化。
而韓國職棒搶先大聯盟一步,已經在今年開始採用電子好球帶。與美國相同,韓職也是採用ABS系統(Automated Ball-Strike System) ,通過攝影機和相機,偵測出每位打者的好球帶。不過到目前為止實行了兩個月,電子好球帶卻爭議不斷。首先在4月14日三星獅與NC恐龍的比賽中,出現了「ABS判定為好球,但裁判卻說是壞球」的漏判事件,由於透過轉播收看的民眾,都聽得到裁判在場上開會並意圖瞞天過海的聲音,最後聯盟也祭出重懲,將一位裁判解約、另外兩位裁判則是收到停職處分。除此之外,曾旅美投出不錯成績的韓國左投「柳胖」柳賢振,在剛達成生涯百勝不久後,也對電子好球帶的一致性提出了質疑,認為不同球場、天氣都會成為改變電子好球帶的因子。
那如果有朝一日,中職決定引進電子好球帶,對聯盟整體和捕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對中職可能造成的影響】
如果中職未來全面採用電子好球帶進行判決,最顯而易見的會是偷好球技術的消失,這項技巧就無法成為評估捕手好壞的依據。根據我們計算出的偷好球數據,由於中職捕手的偷好球率普遍偏高,因此偷好球率較低的捕手,受電子好球帶影響的程度會更高,例如統一獅的陳重羽、富邦悍將的戴培峰和姚冠瑋。巧合的是,他們在接補好球帶下緣的球路時,也是全體捕手群中較差的幾位,所以在電子好球帶偏好將垂直下墜的變化球判為好球的情況下,這幾位捕手更可能從中得利。尤其依照目前各隊的建隊核心,陳重羽和戴培峰皆為球隊未來幾年的主戰捕手,因此電子好球帶的出現,能幫助他們掩蓋在偷好球上的劣勢。
姓名 | 球隊 | 接球數 | 偷好球率(%) | 左下 | 正下 | 右下 |
整體平均 | 12747 | 70.9% | 66.4% | 79.4% | 58.8% | |
陳重羽 | 統一獅 | 1244 | 67.1% | 50.7% | 69.1% | 51.1% |
姚冠瑋 | 富邦悍將 | 803 | 68.0% | 51.4% | 63.2% | 43.3% |
戴培峰 | 富邦悍將 | 917 | 69.1% | 55.1% | 68.8% | 53.8% |
【結論】
雖然電子好球帶的立意是良好的,它可以盡可能屏除一些離譜的好壞球判決,同時也能降低主審判決的壓力。不過以目前在美韓兩國實行的狀況觀之,能發現電子好球帶並不是完美無瑕的。例如在好球帶一致性的部分,有球員仍覺得明明是相同進壘點的球,前一顆說是好球,現在又被說是壞球。而即便聯盟開始實施電子好球帶的制度後,也還是能看到教練上來抗議好球帶的景象,質疑該球是否有「削」到電子好球帶。
為了避免上述的紛爭,個人覺得有兩種解方,一為優化的部分,在電子好球帶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多詢問場上選手以及裁判們的意見,畢竟他們是受到最多影響的族群,任何回饋都有助於改善電子好球帶的準確度。第二則是挑戰制度,如果未來電子好球帶真的出現在中職賽場上,由於技術尚未成熟,全面採用可能導致爭議更多的結果。現任大聯盟主席Rob Manfred最近也同樣表示,由於系統運行方面仍有一些技術問題尚未解決,因此需要花更多時間檢驗電子好球帶的準確性。與其如此,不如讓球隊針對特別離譜的好壞球判決進行挑戰,使電子好球帶為主審起到「輔助」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