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金手套和守備數據】
這是一篇壓了很久很久的文章,主要是我們花了不少時間,去校正我們資料庫中每個球員的守備局數。最近有很多球迷朋友會詢問「你們有沒有防守數據?」可能也是因為金手套獎剛出爐吧!每年這時候關於每個球員的防守能力討論就特別踴躍。我的看法是,既然是用「人」投票決定的獎項,就一定會存在其印象分數,這點無可避免,除非全部改用防守數據決定金手套得主,這個獎項才有可能比較沒有爭議。
但說老實話,防守數據真的是中職數據比較缺乏的一塊,甚至連守備局數也是目前查不太到的資訊。更別說要找到後續的RF(Range Factor)、DER(Defensive Efficiency Ratio)、UZR(Ultimate Zone Rating)、DRS(Defensive Runs Saved)、OAA(Outs Above Average)等比較有名的指標了。我們也希望未來能推出更多防守數據供大家查詢討論,而今天我們就從最古早的防守數據來講起吧。
【範圍係數(RF)的誕生和公式】
Range Factor(RF)誕生於西元1976年,是一個很「粗暴」、很「簡略」的防守數據,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計算野手的守備範圍。但以當時的職棒環境,沒有人工統計擊球落點、守備站位的資料,用雷達或光學設備去偵測那就更不可能了。因此RF就算粗暴簡略,靠著簡單的公式:(刺殺+助殺)/守備局數,在那時候的時空背景下,已經是一個比較好的指標了。要解釋這個數值其實蠻容易的,就是一定的守備局數內,野手參與守備的次數。通常這個數值還會被乘一個9,代表該野手每九局能參與的守備次數,這數字解決了單用守備率看不出來的,平均九局比賽野手守備的貢獻。
但也因此這個數據會有很多不確定的誤差,例如如果隊上投手三振投得很多,野手自然就不會有太多的守備機會;另外隊上投手的滾飛比例也會影響內外野手之間的守備機會等,種種關於這個數據的問題,大家也可以去參考PTT上BBOYstyle10大大所寫的「【心得】 各種防守數據計算方式與邏輯分析」這篇貼文(連結我會放在留言區)。而我們今天先不去對這個數據做其他調整,讓大家看看在這個公式下,2023年游擊、三壘、二壘手三個位置,RF9值最高的幾位野手吧。
【2023中華職棒游擊、二壘、三壘手範圍係數(RF)】
游擊手的部分,可以看到雖然富邦悍將的劉俊豪是計算上RF9最高的游擊手,第二名則是味全龍隊季末主力游擊張政禹,第三名是樂天桃猿「阿飛」林承飛,一直到第四名才是中信兄弟不動游擊的「小可愛柯基」江坤宇。雖然江坤宇不是RF9值最高的游擊手,但可以看到他的守備局數遠超其他人,如果把篩選條件做的嚴苛一點,守備局數提高到700局以上,那榜上可能就剩下江坤宇和林靖凱兩個人能夠互相競爭了。
二壘手的計算結果我相信也會引起一些討論,林立是RF9計算出來最高的二壘手,再來是岳東華、林祖傑和楊晉豪。今年的金手套獎得主,味全龍隊的李凱威,反而被擠到第五名去了。不過跟游擊手是一樣的情況,篩選條件上如果更加嚴苛一點,那李凱威就會是第一名了。另外三壘手的部分,今年金手套獎依舊是頒給了中信兄弟的王威晨,不過在RF9的計算上,王威晨還稍微落後給了富邦悍將李宗賢和味全龍劉基鴻一點。
【結論】
看完計算結果,我們再回看一次RF的定義,「每九局野手參與守備的次數」。有沒有發現,的確單純用守備率的話,是無法衡量比賽時野手守備的「存在感」。因此在分析上,RF9和守備率相輔相成,先看一定時間內參與守備的次數,再看這些守備機會中的穩定性。這邊還是要再次強調,這個數據放到今天的觀點來看,絕對不是精準能夠衡量守備能力的指標。其實跟很多數據一樣,要有多種的指標的或觀察經驗,才能更精確衡量野手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