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高票入選,王建民成為台灣棒球名人堂一員

1/12日,就在總統大選前一天,台灣棒球名人堂也正式公告第十一屆名人堂票選,在特別奉獻獎領域有「KANO」的傳奇教練近藤兵太郎、前亞洲棒球總會會長彭誠浩、推展花東棒球有功的林桂興以及擔任過台東農校校長的陳耕元等人入選。而在職棒領域則僅有一人入選,此人便是中信兄弟現任投手教練王建民。王建民在台灣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即使完全不懂棒球,當年也勢必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中看過這樣一位身材高大卻沈默寡言的身影。歷經十多年旅美生涯後,王建民返台擔任教練,先後待過富邦悍將以及中信兄弟,也繼續為台灣棒球盡一份心力。

在今年度的票選中,王建民囊括56張選票中的52張,僅差四張就是全票通過,不但是今年職棒的唯一代表,得票率在歷年的票選中也算是非常高的數字。不過,今年並非王建民首次參加票選,早在去年的投票中,王建民就已經獲得提名,卻在最後的票選中以4票之差落選,直至今年才終於進入名人堂,這樣的結果也引發球迷熱議。

台灣棒球名人堂回顧

翻開台灣棒球名人堂的歷史,最早從2014年開始舉辦,並分為競技類與特別貢獻類,競技類主要給予在職棒賽場上有卓越成就的球員或教練,特別貢獻類則針對業餘選手/教練或對台灣棒球圈有貢獻的人物來表彰。首屆競技類由兄弟象傳奇教頭「曾紀恩」入選,特別貢獻類則有謝國城、嚴孝章、洪騰勝三位入選。歷年來如徐生明、郭源治、郭泰源以及去年的陳金鋒等名將,都曾經成為競技類名人堂的入選者。至於評選方式,則由56位具10年以上資歷的資深記者進行投票,有效票數必須達三分之二,其中又必須有四分之三以上同意該名球員入選,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王建民去年在54張有效選票中只拿到37票,略低於門檻,因此才無緣第一年就入選。

這樣的門檻看似高,但放眼美日兩國的名人堂,其實並非特別嚴苛。美日兩國的名人堂評選和台灣一樣,都是由資深記者組成的協會負責挑選今年的入圍者與入選者。其中日本和台灣完全一樣,都是三分之二有效票、四分之三同意,美國沒有三分之二有效票的規定,但同樣規定必須超過四分之三同意才得以入選。此外日本和美國規定得票率分別不得低於3%和5%,否則將強制取消該球員後續入選的資格(但超過一定年限後仍可憑藉其他入選管道進入名人堂)。也就是說,台灣的入選門檻和日美相似,但差別在於日美兩國的票選委員會人數都在300人以上,台灣則僅有56人。

國家美國日本台灣
評選人及其人數全美棒球記者協會(BBWAA),2022年參與投票者約394人具15年以上採訪經驗之媒體人,2023年共363人具10年以上採訪經驗之媒體人、名人堂推薦之棒球相關人士等,2023年共56人
參加評選資格具十年以上資歷、退休五年以上,由BBWAA提名退休五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經委員會提名甄審委員會提名
得票最低門檻限制5%3%
得獎門檻75%以上委員通過三分之二有效票、75%以上委員通過三分之二有效票、75%以上委員通過
表1.台日美三國「競技類」名人堂評選標準

旅外與中職球員貢獻如何量化

事實上,當王建民落選名人堂時,許多球迷的討論在於「以王建民的成就,為何無法入選名人堂?」這樣的疑問,實際上也點出台灣名人堂的票選過程存在改善空間。美國與日本的名人堂歷史,都有至少60年以上,且主要都是針對在國內職棒有卓越成就者(無論球員、教練)去做評選,但台灣即便整體職棒的歷史,也只有30多年,且不少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選手,生涯大部分時間並不在中職效力,如郭源治、郭泰源、王建民都屬這類選手,旅外球員的貢獻自然有目共睹,但要如何與純中職選手去做比較,可能會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過去在中職有過顯赫戰績的名將黃平洋、謝長亨,也在本次的入圍名單中,卻也雙雙落選,「假日飛刀手」陳義信甚至不在入圍名單內。而年紀僅比王建民小一歲、同樣有過旅外輝煌戰績的郭泓志後續是否有機會入選,也是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台灣棒球名人堂設立的初衷,是本著表揚優秀棒球選手的用意,也是台灣棒壇非常重要的一環。但關於評選的流程、參與評選人數,都是後續可以做調整的地方。期盼台灣棒球名人堂能持續發展,記錄這些偉大選手的生涯點滴。

發佈留言
Scroll to Top